关注【货捕头】微信公众号,用手机逛批发市场。
首先小编提前祝大家元旦快乐!
大家都知道腊月一过
腊八也将悄悄的来临了
什么是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今年的腊八是1月5日(星期四)。
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传统腊八粥食材: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
◆新版食材用料:大米30克,玉米渣20克,鹰嘴豆20克,薏米仁20克,糙米20克,糯米20克,大麦仁20克,红米20克,红枣20克,白芸豆20克,桂圆20克,百合20克,枸杞20克,菱角米20克
◆做法:
1. 准备好红米、玉米碴、糯米、薏米仁、鹰嘴豆、糙米、大麦仁
3. 枸杞用清水泡发
5.加入1500毫升水,再放入洗净的大米
6.高压锅加盖大火烧开,上汽后转小火煮30分钟,关火再焖制10分钟
7.高压锅内无压力时,开盖放入冰糖,再煮5分钟之冰糖溶化.
8.最后放入已经泡发的枸杞,调匀即可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食材用料:大蒜、米醋、冰糖
◆做法:
5.倒满米醋,盖上盖子密封好;
6.一天天变色中;
7.继续变色;
8.腊月初一那天泡了两头蒜,腊八这天就可以吃了;
9.腌制得相当入味呢!
◆食材用料:大蒜、米醋、冰糖
◆做法:
1、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
2、接着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汉族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食材用料:
宽面:面粉250g、鸡蛋1个、盐1g、温水适量。
臊子:猪肉100g、豆腐干4块、胡萝卜1根、白萝卜1截、干香菇5朵、压缩干燥黑木耳1/4块、干黄花菜1小把、黄豆1/2杯。
辣椒酱2大勺、酱油少许。
◆做法:
一、宽面做法:
1、面粉中加入盐,搅匀后打入鸡蛋。
2.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小心搅拌面粉。
3、搅拌至面粉呈大块雪片状。
4、用手揉成面团,此时面团粗糙一些没有关系。
5、盖上面盆,饧15分钟,重新揉面团,如此反复2到3次。
6、揉过3次的面团,已经变得非常光滑。
7、最后饧好的面团擀成0.5厘米厚的面片。
8、撒足量面粉,切成10厘米宽,叠在一起。
9、切成菱形块。
10、用双手拉住菱形块的两端,慢慢抻长、抻薄。
二、臊子的做法:
2、锅烧热,放少许油,加入一大勺辣椒酱,炒匀后放入肉丁。
1、所有干货提前用温水泡发,全部臊子材料切成丁。
3、待肉丁变色后,放入浸泡后的黄豆。
4、加入木耳碎、黄花菜碎、香菇丁。
5、加入豆腐干,再加入少许酱油,少许水。
6、全部材料翻炒均匀,炒至收汁,盛出待用。
7、锅中加水,放入一大勺辣椒酱,加入胡萝卜丁和白萝卜丁。
8、水开后下入宽面,水再次烧开后继续煮3分钟,捞出面,拌上臊子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span>
在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